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图为姬源给隔离区同事做好消毒。
□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文/图 通讯员 原东红
3月20日,正在战“疫”一线封闭执勤的姬源,身体不适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
掐指算算,姬源牺牲的当天,刚好是他封闭执勤的第54天。
年仅34岁的姬源是陕西省子洲县人,中共预备党员,陕西省延安强制隔离戒毒所医务科副科长、二级警长,一级警司警衔。
消息传出后,司法部领导和陕西省领导立即作出批示,要求做好善后抚恤等工作。陕西省司法厅党组给姬源同志追记个人二等功一次,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姬源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火热的青春
从警以来,姬源始终把为司法行政戒毒事业奉献力量作为追求。
姬源父亲回忆说,姬源3岁多的时候,有亲戚来家里看到他在玩一把小木枪,就问他长大了想干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当警察抓坏人”。
2010年7月,姬源怀着对警察职业的崇尚和执着,通过公务员招录成为一名戒毒人民警察。
为了适应戒毒医疗岗位工作需要,姬源白天钻研业务,晚上学习至凌晨,凭着自学取得大学本科学历,并获得临床执业医师和执业药师资格,成为戒毒场所一名名副其实的“全科警察”。
10年来,姬源和另外两名医务人员负责全所戒毒人员日常诊疗和突发疾病处置工作,累计诊疗戒毒人员8000余人次,管护戒毒人员离所就医500余人次,实现了诊疗和安全无事故。
2019年11月,姬源被党组织批准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心底善良有爱心,待人真诚有信誉,稳重踏实有能力,是难得的一个好娃娃。”凡认识姬源的人都这样评价他。
担当的青春
“姬源给大家的印象是话语不多,但他勤勉担当、实干尽责,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他是一位用心工作,在关键时候站得出、信得过、靠得住的‘80后’。”陕西省延安强制隔离戒毒所领导说。
姬源常年面对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的戒毒人员,他始终把戒毒人员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凭借对业务工作的满腔热情和积累的经验,坚持用“耐心、细心、同情心”,拯救了众多悬崖边上的生命,让他们重新做人。
戒毒人员身体素质差,突发疾病往往有效抢救时间很短,姬源值班时总是高度警觉,每次将对讲机声音调到最大,发生情况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
2018年1月20日,姬源在所内巡诊时,戒毒人员陈某诉说胸口疼,姬源诊疗后认为是急性心脏病,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并将陈某送往延安市人民医院救治,医院诊断结果为“急性心肌梗死”。正因为预判准确,送诊及时,陈某被拉回生死线。
多年戒毒一线工作经历,姬源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及时发现并揭穿装病、闹病的戒毒人员;监督戒毒人员服药总是紧盯戒毒人员手上、入嘴、下咽用药全过程,防止漏服错服,确保了戒毒人员身体健康。凭着丰富的戒毒医疗经验和职业敏感性,他成功处置了多起所内突发应急医疗事件,及时挽救了40余名戒毒人员生命。
戒毒人员说:“姬大夫看病准、态度好,我们不舒服了,都喜欢找他给瞧瞧。”
戒毒所警力紧张,医务专业人员匮乏。2019年,为了提升戒毒场所对戒毒人员的医疗救护能力,姬源向所领导主动请缨,积极与地方卫健委和驻地医院联系,经过多次沟通协调,终于促成了戒毒所与两家医院的“医联体”建设,打通了快速救治戒毒人员的“绿色通道”。
无悔的青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戒毒场所实行全封闭备勤执勤。1月26日大年初二,接到全体民警停止休假分批隔离执勤通知后,姬源告别父母、妻儿,主动请缨参战。
“我是一名预备党员,我要在疫情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关键时候接受党组织对我的考验,请组织批准!”朴实又庄重的“请战书”让领导动容,姬源的请求得到了批准。
在14天封闭隔离备勤期间,姬源负责隔离备勤区每日消毒、隔离民警3次体温监测,并通过电话协调联系购买场所防疫物品和日常诊疗药品,配合省戒毒管理局做好防疫物品发放工作。
2月10日以后,姬源作为第二批封闭执勤组唯一的医务人员,与同事们直接进入管理区封闭执勤。他既要负责400余名戒毒人员和执勤民警的疾病诊疗工作,还承担着戒毒人员和执勤民警的体温检测登记、封闭管理区消灭等日常防疫工作。
他还收集资料,为戒毒人员进行了32场次疫情防控知识讲座。“疫情防控期间,姬源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没有上班下班之分,他经常都是凌晨3点以后才上床合衣而眠、天亮就出现在诊疗室。”同班民警说。
姬源的工作得到了组织肯定和同事们的认可,疫情防控期间,他被陕西省司法厅给予个人嘉奖表彰,被陕西省戒毒局在全系统通报表扬。
一直到3月20日下午,姬源都一直奋战在“疫”线,不幸去世。他的生命定格在34岁,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戒毒工作和亲人。
“整个疫情期间,我配合封闭值勤的姬大夫带外诊,带回了数十名戒毒人员,可是却没把他带回来……”参与现场抢救的民警强龙龙回忆时泣不成声。
姬源的人生历程带着些许遗憾,工作繁忙的他很少顾及家庭,但他以自己无悔的青春践行了一名戒毒人民警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