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人民网记者 周静圆
花果飘香、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在云南省丽江市徐徐展开的一幅幅美丽画卷是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也是丽江市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获得成效的见证。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近日,司法部“2023年法治乡村基层行”采访团走进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玉湖村,了解当地法治乡村建设情况。
立足红色文化,打造法治建设新样板;依托旅游资源,建设法治乡村……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赓续红色基因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从丽江市区出发,驱车10公里,采访团一行来到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微风吹拂的秋日,走进贵峰社区,只见粉墙黛瓦的庭院错落有致……乡韵悠悠、村风融融,一派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景象。
开南街道贵峰社区的街边风景。人民网 周静圆摄
贵峰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和立峰介绍,社区依托开南研习所、和万宝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将红色资源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打造聚焦“赓续红色基因、弘扬法治精神”的古城区红色开南法治文化广场,进一步推动当地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走进贵峰社区的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采访团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在温室里,各色鲜花竞相争艳,分拣车间工人忙忙碌碌。
车间工人在整理花束。人民网 周静圆摄
“花卉基地流转土地1120多亩,刚开始有的群众不配合我们的工作,搬迁工作难做啊!”和立峰说。
为化解土地流转产生的矛盾纠纷,开南街道综治中心健全网络管理机制,落实矛盾调处责任,建成分析研判室、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法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工作室。
和立峰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承担起“法律明白人”的职责,积极宣传政策法律、化解矛盾纠纷,带头引导成立了大来下乡村旅游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由集体统一流转,居民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来解决居民后顾之忧。
“在法治乡村建设上,我们积极探索贵峰社区模式。”和立峰说,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成功打造出一条“党群服务中心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代花卉农业”的乡村振兴研学路线,有效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
新时代的乡村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离不开法治的一路同行。
云南省丽江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平生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丽江在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和平安建设机制、深入推进乡村依法治理等方面,走出政治引领聚合力、法治保障促发展、德治教化树新风、自治强基注活力、智治支撑赋动能“五治”融合多元治理的基层善治之路,法治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依托旅游资源
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
丽日蓝天,秋高气爽。行走在白沙镇玉湖村,一条条村道向上蜿蜒,纳西族民居建筑错落有致,俨然一幅幽静闲适的乡村美景图。
玉湖村村景。人民网 周静圆摄
玉湖村位于玉龙雪山南麓,被称为“雪山脚下第一村”。村落的建筑群距今已经有千年历史,墙体均由当地天然石块砌筑而成。由于海拔高、土地贫瘠,这里曾经是丽江坝区最贫困的村子之一。如今,通过发展旅游、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玉湖村面貌焕然一新。
玉湖村党总支副书记和新华介绍,近年来,玉湖村坚持党建引领,注重保护与体现特色并行,实现了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打造出了极具特色的村容村貌。
“玉湖村在探索古村落长效管理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以村党总支为核心,党员带头、村民参与、共建共治的乡村自治机制。”和新华说。
乡村要扮靓扮美,离不开法治之笔。
在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方面,玉湖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贴合实际的法律服务下乡和基层普法宣传活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玉湖村法治文化广场。人民网 周静圆摄
同时,玉湖村因地制宜建设普法场所,将法治元素与当地特色有机结合,形成与玉湖村风景融为一体的普法阵地,既满足了本地群众的法治文化需求,又能让游客在旅途中学习和增强法治观念。
现在,村子里田园绿了,房前屋后花木繁盛,人居环境极大改善,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大大提升了。玉湖村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玉湖村附近草甸。人民网 周静圆摄
法治兴,乡村安。日前,司法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的通知》,为推进“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作出部署安排。
据了解,丽江市将法治乡村建设纳入《丽江市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5年)》《丽江市法治社会建设规划(2021—2025年)》和“八五”普法规划重要内容。目前,丽江市共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6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8个。
王平生表示,接下来,丽江市司法局将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强化依法治市统筹作用,加大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加强乡村“法律明白人”和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进一步夯实乡村普法根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