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澳门凯发

——广州以高水平立法护航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15 16:55
分享到 打印

  南方日报记者 钱明雅 詹蔚莹 张敏

  秋日羊城,千帆竞发,斗志昂扬。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各国企业以真金白银为千年商都投下“信任票”;截至今年9月,广州实有市场主体突破334万户,简政放权“减法”为市场活力做“加法”……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保障。近三年来,广州市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立法中的主力军作用,提请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32件,占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项目80%以上,推动制定政府规章32件。先后推动出台了《广东省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广州市临空经济区条例》《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发展平台“有法可依”。

  近日,《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二审审议通过,《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广州以高水平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进展之一,也是一道生动剪影。

  抢抓湾区机遇▶▶

  保障构筑大湾区经济新增长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支持政策和举措相继出台,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落实的重要阶段。

  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广州扎实推进地方立法工作,着力解决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走进广州空港经济区,超1.7万家企业在此扎根生长。南航集团、苏宁跨境电商全国枢纽(一期)项目、唯品会广州空港跨境电商运营总部项目……其中不乏大众耳熟能详的大型企业总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2022年1月,《广州市临空经济区条例》正式施行。

  这是国内出台的第一部促进临空经济发展市级层面的地方性法规,在全国具有先行示范作用。其中明确,临空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全球各地区建立多层面、跨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为企业更好地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布局战略投资方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后,为进一步保障广州市临空经济区发展,广州持续跟进,通过《广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实施部分行政管理权责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赋予广州空港委统筹广州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发展以及相关管理、服务活动的权责,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这是广州以高质量立法保障构筑大湾区经济新增长极的缩影。此外,广州还制定出台《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进一步推动增城开发区充分衔接广州东部枢纽等重大发展规划,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深联动发展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兴智造高地。

  如何坚持地方立法工作始终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与改革发展同向而行?广州在立法工作上找准“关键词”,始终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地落实。

  “南沙是广州的未来,也是大湾区的未来”。2014年8月,广州制定出台《广州市南沙新区条例》,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今年7月,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再次强调“南沙期待”。

  2022年,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赋予南沙新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和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

  广州积极推动南沙深化粤港澳合作各项任务落地实施,为南沙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研究起草《南沙深化粤港澳合作条例》草案代拟稿,推动在促进资源要素充分流动、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支持港澳积极参与南沙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这是广州年度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号工程,并列入省、市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和重点任务。广州推动制定政府规章《广州市南沙区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实施办法》,明确推行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最大限度地将经营自主权交还给市场主体,建立完善统一、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

  聚焦创新发展▶▶

  赋能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秋风拂起,知识城内依旧热火朝天:百济神州、粤芯半导体、小鹏汽车等超百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建设;中新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城市科技馆)建设项目新开工,总投资约14亿元……

  广州知识城为何如此“闪亮”?这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

  2022年3月,《广东省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实施,为政策支持和创新驱动赋能,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至今,知识城已累计下放省市管理权限16项,获批国家级对外开放改革创新试点3个,落地科研机构42个,集聚高层次人才1390人,签署中新合作项目73个。

  为支持知识城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广东省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分类赋予知识城管委会省级、市级管理权限,为知识城建设发展拓展空间。同时,设立服务与保障专章,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实行一站式受理、信用承诺制审批、限时办结、跟踪服务等制度。

  目前,知识城建成全国首个限时办结政策兑现系统,累计发布免申即享事项64个,超3000家企业受益。

  让知识经济赋能一座城,法治保障是关键。《条例》在项目经费、机构申报、机构待遇等方面支持知识城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目前知识城形成了8大组团式空间布局,落地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42个机构。

  此外,为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条例》还支持实施国际化人才奖励计划,推动港澳医疗、教育、法律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在知识城便利执业。在《条例》支持下,这里成立了全国首个博士博士后人才创投联盟,运营全市首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坐落于创新大道的知识城,是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创新活力的生动例证。

  聚天下英才,用好人才“金钥匙”,才能让创新成为“千年商都”发展新引擎。

  如今,52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广州先后安家,累计落户港澳台创业项目1600多个、吸引2000多名港澳青年来穗就业创业。与此同时,港澳青创基地矩阵建立起来,以南沙“创享湾”为龙头,13个基地共汇集创业项目近1400个,带动就业9457人次。

  为何他们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广州?

  “看到广州向我们港澳专业人员开放了41项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更加坚定了在广州干事创业的决心。”在南沙从事光材料研发的香港创业青年曾先生欣喜地表示。

  这种开放源于明确的政策规定。今年,《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青年创新创业领域的立法。

  在广州的广大青年有什么想法和愿望?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有什么方法和路径?

  经过长时间调研,《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坚持问题导向,在完善青年创新创业信息供给、提升青年创新创业专业服务水平以及支持港澳青年南沙创新创业等各方面均做出明确规定,各项为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量身定制”的评选、资助和服务保障办法“出炉”。

  瞄准实体经济▶▶

  为大湾区赢得更多企业“信任票”

  打开“穗好办@企”服务平台,80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100多项社会资源服务、400多种融资产品、超2000家人力资源机构映入眼帘。在广州,民营企业可在单一平台内享受集成式服务。

  这是今年7月崭新上线运行的全市统一数字化企业服务平台。此前,广州的涉企平台众多,分别由全市不同部门负责,例如“广州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穗企通”等。

  统一平台的上线折射出广州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始终如一的重视。

  广州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细化实化形成广州市委“1312”思路举措,明确提出要始终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在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

  《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制定出台便是这一发展思路的生动例证。这部“开先河”的地方性法规通过立法工作,加强帮企、扶企,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立跨区域产业合作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联盟,完善产业协同创新,推动资本、人才和知识等生产要素集聚,形成完备的创新产业生态链,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书写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广州方案”,“笔头”并未停下。

  为保护民营经济组织合法权益,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之中。

  民营企业所关注的,便是立法工作所聚焦的。土地、资金问题和近年社会讨论较多的民营企业权益保护问题……广州立法正着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壁垒和障碍,释放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实体经济是立身之本,广州在立法工作上始终抓住这一国家经济的基础和命脉。

  为充分发挥开发区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优势,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典范,广州修订《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着力推进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此外,聚焦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广州还出台了全国首部城市综合型地方性电力法规《广州市供用电条例》、全国首部城市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法规规章,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法治保障。接下来,广州将全面贯彻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统筹谋划推进地方立法工作,以高质量立法促进和保障高质量发展,让法治成为“千年商都”最鲜明的底色和最核心的竞争力。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