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近年来,珠海市法律援助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荣获司法部“法援惠民生”品牌活动突出单位称号、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把握本位 推动法律援助内容紧贴群众所需所盼
真心维护特殊群体权益
认真办好政府民生实事,聚焦群众法治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畅通农民工、妇女儿童、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实现覆盖城乡的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74个、联络点326个。近五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2076件,接待法律咨询95299人次,组织开展重大宣传活动196场次,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逾2亿元。
用心打造惠民服务机制
落实法律援助“告知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容缺受理”等制度,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广东省法律援助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珠海法律在线”网站、“珠海智慧司法”微信小程序,实现法律援助“市域通办”“一网办”“当日办”,以法律援助申请人签署告知承诺书的方式压减证明事项,大幅减少申请材料,压缩办事期限。
暖心打造法援民生品牌
出台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实施方案,建立未成年人双向法律援助机制,打造“法援护苗”品牌;在驻澳部队珠海基地等挂牌成立工作站,建立两级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打造“法援暖军心”品牌;升级残疾人法律援助站为残疾人法律救助站,组建“长者法律管家”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专业贴心的上门服务,打造“法援惠民生”等一批特色法律援助品牌。
提高站位 推动法律援助服务紧跟特区发展大势
让创新服务精准发力
先后在南屏科技工业园、三溪科创城、富山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或工作联络机制,培育园区“家门口”服务品牌——“法律援助夜诊”服务,深受园区务工人员欢迎。
让创新机制凝聚合力
构筑“1 n”大法援服务新格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仲裁、调解、信访、园区等领域的柔性社会治理优势,为劳动者提供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实现法律援助对劳动争议案件咨询、代理、调解、仲裁、诉讼“五位一体”无缝衔接。创立“诉调分流”“援访衔接”工作机制,妥善处理群体性劳资纠纷及重大敏感案件。积极开展“法先锋”助企公共法律服务,优化法律援助各类法治力量,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立足方位 推动法律援助体系紧扣国家发展战略
打造合作交流“示范地”
聚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依托全国首家跨区域事业单位性质的涉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珠海市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涉外法律援助中心,与澳门法务局、合作区法律事务局签署三方法律事务紧密合作框架协议,深化珠琴澳法律援助业务交流合作。
打造融合发展“先行地”
构建与琴澳深度融合的法律援助服务保障体系,将港澳居民纳入法律援助告知承诺制范围,全市实行涉港澳法律援助案件“跨区域通办”机制,探索建立与合作区法律援助案件转阶段衔接办理机制。与珠海市总工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签订框架协议,成立珠澳(澳珠)劳动者法律服务中心,实现跨境法律援助服务融合衔接。
打造法治人才“集聚地”
组建涉港澳法律援助律师库,择优选取200余名流利使用粤语、英语的律师入库,其中30名为港澳籍大湾区律师。探索建立大湾区律师法律援助跟班制,协同办理涉港澳法律援助案件。
找准定位 推动法律援助事业紧追时代发展脉搏
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
扎实推动深化刑辩全覆盖试点工作,印发《开展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检援衔接“五个三”长效机制,实现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律师辩护率、值班律师帮助率双100%目标。五年来,全市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9525件,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咨询91329人次。
优化“法援 信息化”模式
与政法各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大问题通过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小问题通过微信群沟通解决”模式,使沟通更顺畅,衔接更有序,办案更高效。改革传统法律援助律师线下排班、线下考勤模式,实现值班律师排班、管理、考核等“线上办”。推行法律援助律师电子化阅卷,律师可下载、刻录案卷材料,大幅提升律师办案效率。联合市公安局建立远程视频会见系统,建成8间远程视频会见室,实现法律援助律师视频会见“即约即来即办”。
强化案件质量“全流程”管理
让受援人不仅打得起官司,还能打得赢官司,将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管理作为长期重点任务来抓。建立案件量化考核和资深律师办理重大疑难案件、裁判人员直接评价等机制,形成集程序监管、受援人满意度调查、庭审旁听、承办人意见征询和同行评估“五位一体”全流程监管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规范办理和质量评估专项培训,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