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司法部纪检监察组-澳门凯发

您的位置: > 机构设置 > 驻司法部纪检监察组 > 要闻
迈进伟大新时代
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迎来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发布时间:2021-08-10 17:15:00 【字体: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志勇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百年风华正茂,百年风雨兼程。

  经过长期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 

  历史,常常凝炼成一次次选择;选择,又常常开启一段段崭新历史。

  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一年后,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这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郑重选择、必然选择,是党和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对于更好地凝聚党和人民的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全党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旗帜鲜明讲政治。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始终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解决党内漠视政治、虚化政治、回避政治,羞于讲政治、怯于讲政治,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等突出问题,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和总要求,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不断完善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明确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令行禁止。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形成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为强化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供了有力保证。

  以强有力政治监督推动全党做到“两个维护”。全党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有力有效监督,坚定不移坚持和巩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督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保证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全党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奋进、开拓进取,成功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全面显著提高,“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2020年以来,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成功战疫情、抗洪涝,促改革、推开放,抓脱贫、惠民生,保增长、稳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党的坚强领导、党中央权威是最坚实靠山,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整体性目标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相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坚持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时代篇章。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图为群众游行队伍走过天安门广场。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内外经济形势极其错综复杂,很多情况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遇到过的。面对新情况新挑战,党中央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成功驾驭经济发展大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超17%,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5g商用加速,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下线……在2020年发布的全球131个经济体创新能力排名中,我国列第十四位。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稳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开展,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蓝天持续增多,河流更加澄澈,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增设17个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民主政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果断的重大决策部署,直击要害,立破并举,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2016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5.6%,快于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吃穿用有余,家电全面普及,汽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治理污染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党章增加“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浙江省丽水市古堰画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美丽乡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浙江丽水市古堰画乡,品着清香的绿茶,望着窗外的片片白帆,午后的时光悠然恬淡……古村坐落在800里瓯江畔,风景秀丽。这里的民宿江景房,假日天天爆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地既让产业变“绿”,发展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产业;又让“绿”变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这一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相继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专题研究,完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顶层设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是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截至2012年底,现行扶贫标准下尚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0.2%。

  “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从在河北阜平革命老区考察扶贫时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再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关键之时,召开8年来最大规模脱贫攻坚座谈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

  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第三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麻辉煌(左)与返乡大学生施林娇一起通过网络直播推销土特产。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这个因贫穷而“出名”的深山苗寨,到2013年村内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225户中有136户是贫困户。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发展支柱产业、精准改善民居环境、精准提供民生保障,通过精准扶贫,贫困发生率曾高达56.8%的十八洞村,村民人均收入增至2020年的18369元,彻底甩掉了穷帽子。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

  2012年12月,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首赴地方考察,第一站来到深圳。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判断,呼吁全党上下“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全面深化改革蓝图,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

  2020年11月28日8时30分许,创造了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奋斗者”号,完成第二阶段海试,胜利返航。新华社发(中国船舶集团供图) 

  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雄安新区,到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再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

  2020年的最后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豪迈宣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7年多来,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

  ——全面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制定了路线图、施工图,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到刑法更有力惩治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各类犯罪,再到行政诉讼法让“民告官”更有底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高度重视,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中外记者见面,话语朴实却字字千钧,“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

  言出必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顽强的意志品质从严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党内政治生活熔炉中锻造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根本性扭转了党的领导一度被淡化、忽视、削弱的状况,消除了严重政治隐患,巩固了党的团结统一。

  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中央政治局制定并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以上率下,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一年一年不松懈,一件一件抓到底。8年多来,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2.6万起,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重塑党的形象,凝聚起党心民心,八项规定成为一张“金色名片”。

  用严明纪律管全党治全党。制定修订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不断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扎紧扎牢制度笼子,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管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受贿行贿一起查,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推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项监督有效贯通,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努力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勇于自我革命,是党历经百年奋斗锤炼的最鲜明品格。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作风面貌焕然一新,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根本政治保障。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随着“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贵南高铁设计时速350千米,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施工进展顺利。图为2021年6月11日拍摄的位于贵州省贵定县的桐子园双线特大桥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翻开五中全会公报,一个变化令人瞩目——

  “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公报提出的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我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民族复兴伟业推向新境界的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阶段的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于变局中开新局、塑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优势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新的起点,新的奋斗。“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

  2021年6月8日,满载茶叶及茶产品的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启程,前往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新华社发(龚献明 摄) 

  仲夏时节,大江南北一派勃勃生机:雄安新区建设工地塔吊林立,京雄城际开通,“未来之城”正在拔节生长;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速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热火朝天……起跑映照全程。“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中国大地上,次第展开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多彩画卷。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5.4%,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2%,历经疫情冲击,快速复苏反弹的中国经济继续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72年前,新中国成立的前夜,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勉励全党——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

  72年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一年春节团拜会上鼓舞全国人民——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要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

  初心、光荣、梦想,交织延伸;过去、现在、未来,时空壮阔。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这是航天员聂海胜(中)、刘伯明(右)和汤洪波准备出征。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成立百年,执政72年,带领亿万人民改革开放40多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让一个曾经面临“被开除球籍”危险的国家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让一个饱经磨难的民族接近复兴梦想……中国共产党立志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杨翠婷)
网站地图